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石含山县境内,旧名花山。唐贞观年间,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,死后葬此,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。因王安石的《游褒禅山记》而出名。
游褒禅山记 (宋) 王安石
褒禅山亦谓之华山,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,而卒葬之;以故其后名之曰“褒禅”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,褒之庐冢也。距其院东五里,所谓华山洞者,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。距洞百余步,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,独其为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。今言“华”如“华实”之“华”者,盖音谬也。
其下平旷,有泉侧出,而记游者甚众,所谓前洞也。由山以上五六里,有穴窈然,入之甚寒,问其深,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,谓之后洞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,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,而其见愈奇。有怠而欲出者,曰:“不出,火且尽。”遂与之俱出。盖余所至,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,然视其左右,来而记之者已少。盖其又深,则其至又加少矣。方是时,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明也。既其出,则或咎其欲出者,而余亦悔其随之,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
于是余有叹焉。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有志矣,不随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,亦不能至也。有志与力,而又不随以怠,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然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;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此余之所得也!
余于仆碑,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,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,何可胜道也哉!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。
四人者:庐陵萧君圭君玉,长乐王回深父,余弟安国平父、安上纯父。
至和元年七月某日,临川王某记。
左边是伍子胥古道,现在是水泥地。中间通往褒禅寺,右边是去华阳洞,也是上山的路。中间和右边的路都是想通的,
褒禅寺正在扩建,就没仔细参观了,走马观花,去华阳洞
可以走第一幅图中中间的路,参观完褒禅寺以后从这里下来,右边去华阳洞
王安石文化广场,在这里买门票,成人70元每人
不知道王安石前辈的棋艺如何……
前面进华阳洞有两条路,左边是陆路,右边看到的洞是水路,需要坐船,船票10元,而且没有什么景点,所以选择陆路。
从这里开始奇妙的溶洞探险之旅,后来的情况说明了这的确是一次探险之旅
如果之前选择的是水路,船就是从这里过来的,不得不说,溶洞里的水真清澈,我差点没注意一脚踩下去。
走到这里,灯闪了两下,一片漆黑。停电了?吓死我了,真是一片漆黑,而且还静悄悄的,没想到居然遇到这种意外,如果要是一个小孩或者女孩,那肯定吓得半死。没办法,用手机闪光灯照着向前走。越走越火,看手机还有信号,准备打电话给景区发火的,来电了,停了应该有五六分钟。
来电后没走几步就到出口了,控制不住内心的火,见到门口的工作人员,一阵发火。工作人员解释,是高压问题,说你应该注意到在景区门口有说,遇到停电问题在原地等待十分钟。OK,我要是早知道会停电,我就带个手电筒了,溶洞里停电不是吓死人么,辛亏这个溶洞不长,也没见蝙蝠,不过老鼠倒是看见了,基础设置建设不到位啊。
继续向前走,岔路的地方连个路标都没有,靠自己摸索
前面看到的房子是以前知青居住的地方,现在都是景点了
上山大约半小时的路程,坡度不大。
到山顶了,这个峰叫安石峰,左边几百米还有一个峰叫慧褒峰
这就是慧褒峰,整个山顶没有石板路,没有路牌,整个道路杂草丛生,呈现出原生态的自然。
这张是在山顶有一条通往后山的小路上拍的山下景色,感觉这样我拍的还不错,呵呵
据说溶洞里的水都流到这里汇成了这个湖